工作研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沈 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税收风险是指国家在组织税收收入过程中由于税收制度和征税手段本身的缺陷以及各种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造成税收损失和困难的可能性。由于经济环境和纳税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税制本身的缺陷,可能导致财政汲取能力和税款使用效率下降,造成政府财政活动预期与财政活动结果不一致的可能性,从而加大了财政整体风险,其结果将会危及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健运行。
一、对税收风险的理解
税收风险对企业和税收征管机关,其所面临情况是不同的。
对企业而言,税收风险主要是税款缴纳,由于企业自身对国家税收政策不够了解或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等因素的存在,容易使企业进行税收筹划以及有意或无意的少缴,漏缴税款。从而可能为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及麻烦。
对税收征管机关而言,则可能面临征税成本过高,人员渎职等风险因素。税收计划管理体制诱发执法风险税收计划多年来都是按照上年税收完成数和计划年度预计的经济增长速度来制定,由上级税务局和当地政府在年初确定,层层下达执行。各级税务机关坚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追求的是完成税收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大面积的超常征收掩盖了税制的运行质量和真实的税收负担程度,导致国家预决算失真,组织收入工作的秩序被打乱,在不利于宏观调控的同时,税收执法中的不确定性也大量增加。
二、税收执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首先,税源风险作为税收风险的管理重点,从税务机关管理角度来说,税收管理的能力性风险、管理资源匹配性风险、税收制度安排性风险和税源管理信息平台的不对称性风险均有可能导致税收流失。诸多税收风险中,税源性风险是风险的源头,也是税源管理的核心。因此,税收风险管理就要抓住税源性风险这一核心。
第二是税务机关的防御税收风险能力有待提升。偷逃税现象屡查不禁,说明税务机关对税收风险应对策略考虑不周,防御税收风险能力不足,未能有效地把矛盾和问题防范在先。同时,税务部门对一些税收风险缺乏针对性举措,使得有些问题甚或成为税收管理上的顽疾,屡查屡犯,不断蔓延。
第三,税收风险补救措施应当引起重视。随着区域之间经济交流日益扩大,互联网普及和网上交易及大量现钞结算等原因,使得纳税客体易于流失,成为税收风险的补救难点。对这种税收风险的失之管理,有可能成为阶段性流失的风险,也有可能形成永久性流失的风险。从这个角度讲,防范税收风险应该是税源管理的重中之重。
第四,政策的不完备。在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中,法律层次的规定所占比例小,大多以规范性文件来规定,这些文件的互通性不强,导致文件多、规定多,使税收政策趋于复杂化,在执行过程中甚至有的文件出现相互冲突的现象,给实际造作中带来阻碍。
第五,执法不严,执法不规范、执法不廉以及执法不文明现象的客观存在,是税务机关不可忽视的。执法不严,主要表现在个别税务人员执法随意、疏于管理、玩忽职守、推诿扯皮等方面;执法不规范。主要表现为部分税务人员因执法水平低下,执法程序、手段等不规范,可能导致执法无效或被追究责任;执法不廉。主要表现为一些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淡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利益;执法不文明等。
三、进一步防范和解决的办法
要降低税收风险,税收征管机关首先要以人为本,要稳定和保护干部队。在为纳税人维权的同时,税务干部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国家制定的有关政策及管理措施也要从保护税务干部的角度出发,如建立预警机制,提醒税务人员及时纠正过错。如果税务干部队伍的执法安全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必然会挫伤执法人员的信心和工作的积极性,严重影响税收执法队伍的稳定。
其次,严密科学的税收监控机制是税收制度有效实施的保证,是减少税款流失的关键。可以借助信息化实施税源监控,建立全国税务信息网络体系,实现全国税务信息资源的共享。
再次,完善税收处罚机制。构建税收处罚机制,一是要提高税收稽查的威慑力,提高税务稽查的频度、增加纳税人偷漏税被发现的概率。二是要实行严厉的处罚制度,以提高税收不遵从的成本,加大逃税风险。三是加大税务案件的侦破力度,消除纳税人偷漏税的侥幸心理。在税务稽查过程中,处罚力度和稽查次数这两个管理手段可以协调使用。
第四,税务机关应该加强对税务人员和企业相关人员教育培训,提高思想认识。同时,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监督制约机制,强化税收执法监督。以信息化为支撑,建立和完善执法考核机制。依法行政,从严管理,确保各项税收政策贯彻落实到位。